骑行之城珠海:打造智造转型“骑迹”之城|粤动21城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郑康喜 珠海报道
2025-11-05 15:45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珠海报道

随着Cityride兴起,骑行已成为国内运动新贵。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自行车生产与出口国,骑行运动人口占比仅0.4%,一个面向中高端领域的千亿级市场正待爆发。在此产业转型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海正凭借独特优势加速突围。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即将落地珠海,其男子个人赛赛道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跨境比拼,成为全运会史上首个跨粤港澳三地赛事。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成为珠海串联赛事经济与智能制造,展现中国体育产业升级的重要窗口。

早在2023年,珠海本土企业蓝图运动科技便在有“南海钻石”之称的东澳岛,发布国内首款公路电子变速套件eRX Disc,标志着国产品牌向高端市场突破的关键一步。这一品一岛,是珠海打造骑行之城的缩影——既承载着城市山海相拥的天然骑行优势,又在高端骑行装备领域实现了智造突破。

更进一步看,这种优质骑行环境与高端智造能力的组合,更铺垫了珠海后续的产业路径:以赛事展示“珠海造”,既能检验产品性能、助力技术迭代,同时吸引更多人骑行,拉动本土装备的消费需求。

这种相互促进的模式,将为珠海打造复合型骑行高地,铺好从资源到产业、从产品到市场的的落地路径。

创造“海景骑迹”

在全球骑行之城的浪潮中,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禀赋形成了差异化发展路径。京津冀以北京为代表,侧重于慢行优先的城市治理理念。西南的成都则以超七千公里天府绿道的规模优势,成为享誉全国的骑跑运动之都。

中国骑行运动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消费升级、健康理念普及与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相互交织的社会变革。这一浪潮,为珠海等具备制造业基础和独特景观资源的城市,提供了产业升级和城市营销的双重契机。

珠海没有简单复制其他城市的绿道模式,而是将大湾区核心的地理区位、海岛环绕的滨海资源以及智能两轮装备的产业优势等自身独特的优势,转化为骑行之城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个融合国际赛事竞技、海岛生态旅游、智能产业支撑的复合型骑行高地。

珠海的底气,首先源于顶级赛事的赋能。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将于11月8日举行,赛道全长231.8公里,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从珠海出发,串联港澳标志性景点。选手将跨越粤澳、粤港分界线,通过珠海、澳门、香港及横琴,最终返回珠海。

“粤港澳三地同一天承办的跨境赛事,这是全运史的首创。”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闵云童向南方财经记者介绍,为适配自行车赛事的高速度,组委会在赛道粤港、粤澳分界线处架设搭载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龙门架,结合前置查验与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参赛运动员的6次“无感通关”,保障赛事全程流畅衔接。此外,赛程还综合运用北斗定位、无人机巡查、视频识别、无线传感及AI算法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智慧通关。

可以预见,这一“最美赛道”不仅将赋能珠海的跨境赛事承办能力,也将赋予珠海不可替代的国际传播价值,将珠海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溢价推向新高度。

近年来,珠海“赛事+活动”双轨并行丰富骑行体验。例如,“遇见你,香洲”城市骑行活动,串联情侣路、珠海渔女等浪漫地标,强化了骑行的社交和文化体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则侧重于举办高规格竞技和生态主题赛事,如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自行车联赛(横琴站)以及“世界环境日”环横琴骑行,既吸引专业群体,也展现金融岛景观与芒洲湿地的生态优势。

骑行绿道是打造“骑行之城”的重要观察维度。珠海的城市设计为骑行提供了丰富的层次感。以长达约37公里的情侣路碧道为城市骑行的主轴,它提供了平坦、连续、景观优美的快速通道。

图为珠海情侣路碧道。图源:珠海发布

珠海更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对海岛资源的利用。珠海正将自身绵长的情侣路、环绕横琴的“琴道”绿道以及野狸岛、淇澳岛等海岛旅游资源系统整合,打造独一无二的海景骑行体验。例如,野狸岛环线是城市中心的短途观光和家庭骑行的首选,淇澳岛则设计为生态教育和轻度越野路线。

从赛场到工厂

随着国内骑手对高品质自行车的需求持续攀升,全球高端公路自行车市场已展现强劲增长势能。

据QY Research数据,2023年该市场规模约319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5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7.3%。面对这一趋势,中国企业正以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破局,珠海的本土企业蓝图正是我国骑行赛道企业智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变速器被称为自行车的“心脏”。长期以来,全球专业自行车的高端变速系统几乎是日本禧玛诺和美国速联等欧美品牌的天下。在国内千元以上的出口自行车中,95%的变速器份额仍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

珠海蓝图却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转型之路。蓝图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实现产业突围,不是靠模仿,而是靠时间积累和技术“内功”。自2016年起,蓝图就专注于集成式智能动力控制系统,成为国内首家涉足此领域的企业。

如今,蓝图的变速器等核心产品不仅拿下国内市场份额,更主导起草了国家变速器行业标准,让中国在这一核心领域有了技术话语权。上述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正与迪卡侬等国际品牌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赛事。

图为自行车赛场上的零距物联智能骑行头盔 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蓝图代表着硬核机械技术的突破,零距物联(LIVALL力沃)则代表着珠海在“体育+科技”浪潮下的智能创新。这家2014年成立的企业,聚焦骑行安全细分赛道,于2015年推出全球首款智能安全骑行头盔。

该头盔集成了蓝牙、对讲,以及最关键的摔倒报警与求救功能。这项发明专利甚至比国际知名运动手表的同类应用,提前了三年半。零距物联远征欧美市场,在智能头盔领域独占鳌头,可见珠海企业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实力。

沿着产业链延伸,珠海的智能两轮装备产业正在聚势成链。珠海斗门富山工业园正成为珠江口西岸智能短交通产业的创新阵地。去年,九号科技在此落地华南总部生产制造基地,规划年产300万台智能两轮电动车。这标志着珠海已成为国内智能电动车产业的重要生产和研发基地。

除了头部企业坐镇,车泰斗、乐骑、英凡蒂等众多智能短途出行“新势力”也在珠海涌现。当前,珠海正构建从核心零部件到智能整车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两轮产业中的高端智造地位。

不过,要打造真正的骑行之城,珠海还需将赛事的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产业效益。业内人士分析,跨境举办顶级赛事的核心难点在于人流、物流和安保的跨区域协调。珠海可借助此次十五运契机,推动三地通关模式创新、联防联控、赛事标准对接,为未来引进国际顶级赛事奠定专业基础,同时为相关体育产业提供场景,成为全球高端骑行文化与产业的新坐标。

“我希望能够把类似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长期地举办下去,打造成一个跨境赛事的品牌。”闵云童表示,赛事的跨区域协调机制、服务保障体系已跑通,希望将跨境赛事延续下去,打造成大湾区融合的品牌项目。

(作者:郑康喜 编辑:蒋韵)

郑康喜
向TA提问

记者/研究员

常驻广州,长期关注广东制造业,欢迎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