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吴佳楠 北京报道
“1990年我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91年来到广东时,全身只有500块钱,1993年在广东白手起家创业,研祥名字的寓意就是研究生的发祥地。随后,研祥在系统集成中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1995年就全部投入到了自有品牌的研发和生产之中。如今,研祥已经发展为中国企业500强。”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进入到第二日议程,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研祥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列在现场发言中回忆了自己在广东创业的历程。
据介绍,研祥推出了具有百分之百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种兵”特种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轨道交通、智能变电、新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目前该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系统整合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研祥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列发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肖航 拍摄)
在陈志列看来,企业能取得如此的成就离不开广东为企业营造的良好创新环境。“广东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为企业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广东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工业人工智能是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赛道。”陈志列表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全国第一,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广东造,在广东省的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中,涉及“AI+制造”的就占了一半以上,产业科技创新较好实现了融合发展。
“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工业人工智能的产品实物,这是一个智能读码器,它的性能和价格主要取决于它接受人工智能训练的强度和深度。卖2000块钱一个的是它,卖2万块钱一个的也是它。我是想说,今天我们广东在人工智能的工业产品正在为广东的GDP税收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陈志列表示。
如此的创新环境让研祥持续加码创新投入。“我们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心无旁骛地以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陈志列表示。
不过,陈志列在实践中也发现广东在先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应用场景落地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对此,陈志列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将工业人工智能作为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攻赛道,重点发展与工业应用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对其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数字化领域的硬件改造、软件应用、产业合作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及卡脖子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大对边缘算力能力提升、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等应用的支持力度,完成从研发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跨越。二是鼓励支持本行业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人工智能产品和综合性体验中心,展示前沿工业人工智能成果,引导制造业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技术创新,助力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落地,推动广东加速迈向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和场景创新高地,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作者:吴佳楠 编辑: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