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科技产业链扩张破茧重生 面板紧缺驱动下加速度奔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望 福州报道
2021-08-06 05:00

导读:财务数据显示,华映科技的模组业务和面板业务毛利率,已经分别从2020年的11.63%与-23.2%,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17%和11%。

面板延续紧缺态势,重要厂商华映科技(000536.SZ)正在借势破茧重生。

“公司现有产能3万片/月的面板产品生产线已实现满产满销,面板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了明年初。”华映科技董事长林俊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受产能制约,华映科技计划通过定增再融资28亿元,扩充现有TFT-LCD面板产能,并将OLED实验线改造为生产线,扩充OLED的产能,以此形成规模效应。

“本次募投项目顺利投产后,以目前面板行业的态势估算,有望快速实现盈利。”林俊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主业的上下游、左右端,在现有面板业务、液晶显示模组业务、盖板业务的基础上,探索以股权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打造产业生态链。”

艰难爬坡

当下,华映科技在面板领域的地位,已经开始笑傲江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华映科技重点子公司华佳彩的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8,a-Si手机面板全球排名第4。

数据显示,2020年华佳彩面板业务销售量7506万片,同比增长67.79%;销售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10.5%。

“去年到今年年初,公司在技改上投入了将近6000万元,华佳彩在今年7月份跑了一个全产能测试,实际产能已经从每个月3万片大板提升到3.3万片大板。”林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已确定面板业务作为发展重心的华映科技,2017年才进入面板厂商行列,投资额度高达120 亿元,2018年6月第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达到设计产能并开始量产。

但在2020年,华映科技的面板业务却依旧亏损。2020年年报表明,华佳彩面板业务整体亏损约4.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约13.4亿元。

“主要是因为折旧过大,面板行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固定资产投入有10年的折旧,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办法规避这个问题。”林俊指出。

不过,将“大面板、小模组”确立为发展战略的华映科技,这两项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正在快速提升。

财务数据显示,华映科技的模组业务和面板业务毛利率,已经分别从2020年的11.63%与-23.2%,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17%和11%。

“华佳彩目前每个月净现金流入大概3000-4000万元,是很挣钱,但还是有折旧摊销比重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快把规模做出来,摊薄折旧成本。”林俊称。

华映科技的扩大规模,目前主要是通过控股股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拟认购不低于10%参与定增再融资,来增加产能、扩大边际效益。

根据公告,华映科技募投的是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IGZO TFT-LCD)生产线扩产及OLED实验线量产项目,总投资20.31亿元。

上述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将使华映科技的IGZO面板产能提升1万片大板/月,并将OLED实验线改造为生产线,扩充OLED的产能。据测算,该项目计算期平均税后利润为9941 万元,内部收益率(税后)为7.83%,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为8.02年(含建设期)。

“规模上来之后,折旧摊销比重减少。我个人抱比较大的信心,今年年报的扣非(净利润)是有希望转正。”林俊认为。

命运转折

华映科技此前因原实控人中华映管申请破产等事件影响,生产经营管理一度陷入停滞,并导致2018年和2019年合计巨亏75.53亿元,戴上*ST帽子。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接管后,华映科技于今年5月“摘星脱帽”,依靠的正是不期而至的面板紧俏行情。

“去年到今年,面板涨价最多的是大尺寸,中小尺寸涨幅是30%-40%之间。”林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面板缺货在前年的下半年已经开始有迹象,到去年上半年比较激化。”

林俊分析认为,面板缺货和涨价,主要因素在两个方面。

其一,疫情影响之后,导致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数量变大,面板的需求就变大;其二,LG去年关掉两个厂,三星也关掉了苏州厂,并且台湾的一些工厂已经是十几年的设备,没有增加新产能,导致供给减少。

“三星、LG之所以退出,并不是说对这个行业不看好,而是因为从现在新的面板制程技术的发展上来看,他们的线体是比较老化的,已经是10年以前的线,经济切割面积不划算。”林俊指出。

林俊认为,目前看,面板只是涨价的幅度在放缓,并没有回落的迹象。“我个人判断,至少到明年,面板的价格只会受到芯片减少的影响,涨幅可能会放缓一些,但是这个价格回落可能性不大,因为大家都没有新产能投入。”

由此,华映科技决定乘势而上,在原有LCD面板生产线的基础上,计划通过定增再融资,购买部分关键工艺设备扩充产能。

“目前只有我们有一个扩产计划,而且只是在原产能上提高30%而已。”林俊表示。

华映科技还在尝试缓解芯片紧缺的问题。

“今年我们通过跟一家大型的终端合作,开发了用一颗芯片就能够驱动的中小尺寸平板,我们是最早做这一款用一颗芯片能够驱动的平板,大概年内就能在市场上看到。”林俊透露,“平板正常是需要两颗驱动芯片才能够使用,芯片缺货会给电子制造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技术及使用上的改变。”

林俊称,用最保守的数据看未来3年,芯片的缺货和紧张是一个常态化的事情,“芯片不够,只能把东西做得小一点,让芯片少用一点”。

“芯片缺乏,涉及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产业链问题,制造芯片的原材料晶圆,国内是没有办法自己生产的。”林俊表示,“一个晶圆厂或者说一个芯片厂,不考虑任何或有风险的情况下,建厂最快24个月,还得考虑测试和量产能力的爬坡,这不是短期的行为。”

产业链扩张蓄势待发

除了通过定增扩产,华映科技还存在拓展上下游的谋划。

“中华映管控股华映科技的时候,销售端以及设计端都在中国台湾,华映科技仅仅是一个代工企业,受关联交易的束缚比较大,现在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在产业链打造上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林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据林俊透露,华映科技将尽快在材料工程及面板上下游产品方面发展,同时希望未来在终端做一些投资和并购。

“我们目前已经着手在准备,试着开发自有的一些终端产品,而不是代工。”林俊表示,“通过这两年的技术实验研发及投入,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了穿戴式OLED产品的一个量产技术。”

与此相对应的是,华映科技近两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达13%以上,2020年研发投入为2.91亿元。

华映科技称,其拥有自主研发的金属氧化物面板技术,属于目前国内最先进氧化物器件技术,未来将重点开发金属氧化物先进背板工艺,并进行AMOLED背板、微晶玻璃等前沿技术研究。

资料显示,华映科技已成功开发出内嵌式触控、刘海屏、水滴屏、打孔屏等相关产品,完成了5.5英寸至14英寸等全系列手机及平板电脑显示屏产品布局,已成功进入三星、华为、联想/Moto、传音、中兴通讯等供应商体系,公司IGZO技术的5.5英寸高清手机显示屏已实现量产,正在推进联想、亚马逊、沃尔玛等品牌客户的认证工作。

“我们目前面板出货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大板生产出来之后,不切割直接交给下游的模组厂,还有一种就是按客户要求的尺寸切割切片。目前我们的大板出货的良率达到98.7%,我切片交货的良率达到92.6%,略高于业界平均水平。”林俊称。

但市场关注的还在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否将影响面板的盈利?

“上游材料增长我们也有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现在是100%转嫁给下游终端了。”林俊说。

华映科技提供的资料表明,其正在以3个50%的经营目标往前推进,即中尺寸的产品出货量达到50%、IGZO的出货量达到50%、模组化出货量达到50%。

“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核心技术,公司的6代线是混产线,属于a-Si跟IGZO两个技术同时生产,99%的生产材料是可以混搭,低端产品以及高端产品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实现切换,这是能够把营收快速提高的一种模式。”华映科技指出。

华映科技由此认为,这将有助于更快提高市场占有率。其2021年预期面板业务同比增长约45%,模组业务同比增长约200%,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

而华映科技的目标是,以面板为中心,建设“材料-面板-模组”产业链。

“定增募投的项目属于一期规划,二期希望明年开始规划,尽快把60K的工厂盖好。”林俊表示,“我们毕竟是重资产投入的制造企业,不是资本运作的企业,不会去追求那种所谓的热点。”

(作者:张望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