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量退居新势力第三:蔚来副品牌箭在弦上

21新汽车左茂轩 2021-08-02 19:36

蔚来ET7的自动驾驶的水平,将验证蔚来是否具备依靠产品力和特斯拉正面较量的能力。

8月2日,蔚来公布交付数据显示,7月共交付7931辆新车,同比增长124.5%,但环比出现下降。今年累计交付车辆49887辆,超过去年全年交付量。

不过,蔚来的单月销量被增势强劲的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超越,退居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三。从2018年6月蔚来率先开始交付以来,此前的月销量一直高居造车新势力榜首。

与小鹏、理想销量市占率逐步提升相比,由于品牌定位更加高端,今年以来蔚来月销量稳定在7000辆左右,市场规模的瓶颈已经出现。如何扩充市场份额,成为摆在蔚来面前的新挑战。

蔚来汽车推出副品牌的计划有了新进展。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前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已经出任蔚来战略新业务副总裁,即负责独立于蔚来之外的一个中低端品牌,直接向蔚来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斌汇报。

这一副品牌将主攻15-25万元的主流市场区间,与蔚来品牌所在的高端电动车市场形成区隔。整车制造及充换电等部分技术会通用,但也会有独立的团队及渠道等。

8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蔚来方面求证此事,蔚来方面未予置评。

今年6月,蔚来对外宣布,即将于明年推出的全新入门级车型“Gemini”确认将沿用蔚来品牌,并保持高端定位。

不过,李斌此前曾在的一次投资人电话会议上表示,蔚来汽车有可能走入大众市场,但并不是通过蔚来品牌,而是由新品牌拓展。而且在今年4月蔚来第10万辆车下线之时,李斌也曾放言,要做到每年100万辆甚至120万辆的销量。这样的目标,仅依靠目前平均售价在40万元以上的蔚来品牌显然难以实现。

另外,今年4月29日,在合肥市与蔚来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周年之时,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式开工。该园区规划产能为100万辆/年,尽管按照此前的信息产能并非完全归蔚来汽车一家所有,但这也给蔚来进入大众市场的计划提供了基础。

“从高到低”能否走通

2020年以来,走出“重症监护室”的蔚来,在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逐步站稳脚跟。

一方面得益于其依靠服务与用户体验形成的口碑,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奔驰、奥迪、宝马等传统豪华车企的电动化转型较为缓慢,目前暂未在同等价位区间具有竞争力的电动化产品。

“如果蔚来汽车今年年底能卖到10万辆出头,他还是一家很小的公司,至少一年得卖到30万辆以上,服务、供应链、成本各方面的压力,也会随着规模的增长而变大。”有汽车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蔚来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外界称作为“中国特斯拉”,二者具有诸多的相似点。事实上,特斯拉的品牌塑造就是采用了从高到低、从高端到大众市场的打法。先通过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快速树立了高端电动车品牌定位及形象,同时实现技术的积累,完善供应链体系;然后通过Model Y和Model 3实现规模化,从而扭亏为盈。

但是,特斯拉的成功更多的依靠的是技术驱动,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不同市场区间的难度并不大。蔚来则将自己定位成一家用户型企业,服务是其最核心的优势。

在过去几年,蔚来打造了一个高粘性的用户社区,从而塑造了高端调性。但是,20万区间和40万元之间的目标受众群,显然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再用完全一样的打法,反而有可能会影响现有的品牌调性。蔚来可能无法像特斯拉那样使用单一品牌,就实现20万元到100万元价格的产品跨越。

不过,即便是新的副品牌,品牌调性也不会做得过于低端,而是像小鹏汽车、特斯拉Model 3那样主攻20万元区间的细分市场。这一市场同样将是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主战场。另外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则是小米汽车。

“蔚来打造用户型企业就是向小米模式学习。但是小米高调宣布造车,从以前的打法来看,很有可能会延续性价比的打法,这会给蔚来往下走带来不小的挑战。”有熟悉汽车行业的人士表示。

他认为,进入20万元区间,比拼的重点将是车企的体系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智能化水平等因素,而在这些领域,蔚来目前都不占据优势。

规模压力和供应链挑战

尽管交付量持续走高,但蔚来仍然处于持续的亏损之中,并且难以预测何时才能扭亏。未来应对新车型和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开发,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去年,特斯拉首次实现了成立15年来的首次扭亏,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碳交易,仅计算汽车生产到销售环节,特斯拉还没有赚钱,尽管其年销量已经逼近50万辆。

从特斯拉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销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各项成本得以分摊,新造车公司才能够实现盈利。

凭借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已经很明显地采取了低价策略,价格的下探让其产品能够辐射到更多消费者,也更多地影响到相同价位的燃油车以及新能源车。

今年7月,特斯拉再次挥下价格屠刀,国产Model Y和国产Model 3相继降价。根据特斯拉中国官方的说法,价格的调整反映的是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随着Model 3国产率提升,上游供应链的成本下降及结构优化,理论上确实让特斯拉的产品有了持续降价的可能性。

业内也有预测,特斯拉入门级车型的价格还有持续下探的空间。此外,特斯拉还有计划推出新的入门级车型,从而进一步拉低售价。这无疑将给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参与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蔚来也试图通过改善供应链来降低自己的成本。

“在合肥规划100万辆产能的园区,就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车企去合肥,也让更多的产业链公司过去,从而实现规模化。但是别的车企愿不愿意跟着蔚来一起玩,百万园区能否形成,也要看当地政府能够给予多大的支持。”今年7月,有熟悉蔚来汽车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行业的共识是,在主流的智能电动汽车比拼中,电动化拼的是规模化和成本控制能力,最终趋向于同质化,智能化比拼的则是技术实力。

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及自动驾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消费者使用智能汽车的门槛也将降低,智能汽车将像智能手机一般成为标配。智能电动汽车的摩尔效应将会越发明显。

目前,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蔚来的优势是高品质服务,理想的优势是成本控制,小鹏则是依靠智能化概念在20万元级别打开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智能化及自动驾驶水平将成为竞争焦点。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曾坦言,在自动驾驶方面,相对特斯拉、小鹏而言正在补课,新产品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是理想汽车现在的发展重点。

蔚来同样在加快自动驾驶的开发,按照计划,明年年初蔚来将发布首款自动驾驶轿车ET7,这款车的自动驾驶的水平,将验证蔚来是否具备依靠产品力和特斯拉正面较量的能力。


(作者:左茂轩 编辑:何芳)

左茂轩

汽车版记者

专注于汽车产业趋势、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