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盛向美国证交会申请推出去中心化金融(DeFi)ETF,去中心化金融再度引起广泛关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2021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去中心化金融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中心化的金融模式,游离于现行的金融监管之外,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高度警惕。
他认为,“对于去中心化金融,应该关注将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传统金融,虚拟货币到底会不会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场景?展望全球,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热点,也可能会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热点,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面对全球的数字化金融优势。”
去中心化金融将带来哪些颠覆性冲击?
去中心化金融常见的定义是基于分布式账本、端对端网络、可编程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去中介的金融平台、金融交易和金融服务。在李礼辉看来,所谓的去中心化金融并不完全是自嗨的社区游戏,而是以不同的模式揭露中心化的经济实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成为投资/投机平台的币圈、以金融资产作支撑的稳定币、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的金融协议。
去中心化金融将会带来哪些颠覆性冲击?李礼辉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投机性、去中介、难监管。
第一个就是投机性。去中心化金融市场充斥着投机、欺诈和庞氏骗局。虚拟货币的账户是相对集中的,这些关键少数位于食物链顶端,有能力操纵市场,散户往往被“割韭菜”。众多杠杆交易在暴涨暴跌中被强制平仓,这几个月爆仓的资金累计超过至少100亿美元。
第二是去中介。去中心化金融采用对等网络、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等技术,不同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可以建立自动做市、自动清算机制,形成去中介的链上金融体系。因此,它是可以脱离银行等金融中介。
第三就是难监管。在去中心化金融协议的应用中,开放的网络没有准入限制,透明的资金流便于交易方跟踪,非中央控制的交易拒绝监管者的管控和审查。去中心化金融的交易可匿名、可跨境,又难管制,可能会成为资金非法流动和投机交易的工具。
如何应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影响?
李礼辉表示,“去中心化金融发展到现在刚刚步入第12个年头,就已经出现了规模化和全域化的苗头,所以我们还是要积极地应对。”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虚拟货币到底会不会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场景?李礼辉表示,去年4月,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交易金额为1000亿美元左右,到今年3月就达到1.2万亿美元,造成虚拟货币交易暴涨因素错综复杂。
他认为,机构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某种虚拟货币的供求平衡和价格走势。未来虚拟货币的发展可能会取决于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公有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创新能否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2.虚拟货币能否形成独立于价格之外的真实经济用途;3.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立场和政策。
其次,应该关注去中心化金融将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传统金融?李礼辉表示,西方国家其实很重视去中心化金融监管。比如,欧盟委员会在去年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法规,严格管制去中心化金融交易,规定加密资产发行人必须作为法人实体在欧盟运营和提供服务,严格遵循金融法则。
他进一步指出,美国对去中心化金融的态度是有放也有管。2017年12月,美国开放了比特币的交易。但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新任主席在今年5月26日对去中心化金融平台表示担忧。他期待跟有关监管机构能够加强合作,填补监管方面的空白,在加密货币市场加强投资者的保护。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去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虚拟货币一直保持审慎和警惕。但是,我们最近观察到一个动态,最近它对可信的商业机构发行的私人数字货币的态度明显松动。”李礼辉表示,欧美日等七个国家中央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制订的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应该与私人数字货币并存。今年6月29号,美联储副主席发表演讲时表示,私营机构发行结构合理的稳定币可以做,他认为这将会支持美元在全球数字化经济中的角色。
我们要警惕的是什么?
李礼辉认为,“我们要警惕的就是Libra/Diem一旦获得批准,很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形成超越国家主权的货币替代,并且可能在数字经济时代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展望全球,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热点,又可能会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热点。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面对全球的数字化金融优势。”
第一,要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打造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维护中国的货币主权,有效应对外来的强势数字货币对本国货币体系和金融体制的冲击,也有利于助推普惠金融,有效应对虚拟货币对现有货币体系和金融体制的冲击。
第二,要考虑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构建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屏障。李礼辉认为,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大局,主动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底线。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分布式对等架构、去中心化架构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具备及潜在的“颠覆性”性能,重点研究基于全新数字技术的数字货币,以及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穿越金融基础设施屏障的可能路径,研究技术对策和政策预案,构建数字金融的安全屏障。
第三,构建穿透式的金融监管系统。李礼辉表示,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正在改变金融业的传统模式,逐渐形成交叉的金融新业态,迫切需要监管创新。他认为,数字化的金融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建共享,执行一致化的合规标准,要能覆盖所有金融机构,穿透不同领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同时,通过一些技术措施安排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降低监管成本。
(作者:边万莉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