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救灾力量驰援豫北:一场资源紧急分配的效率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夏旭田,实习生缴翼飞 河南新乡,鹤壁报道
2021-07-26 23:02

如何确认一线真正的需求;如何迅速地将物资分配到一线;如何避免前方紧缺、后方堆积;如何避免救灾资源的重复浪费,成为这场救援战制胜的关键。

牛振西的手机从7月20号晚就一直处于被“打爆”的状态,作为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负责人,河南洪灾以来,他和河南省各地方水上救援队长的联系方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我这几天接了上万个电话,一开始是接完一个又进来一个,后来别说接,挂都挂不完。干脆让记下所有来电记录,发到群里用队员们的手机分头打回去。”牛振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南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如潮水般涌向灾区。新乡卫辉等地区的援助物资甚至造成了高速公路的大堵塞,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呼吁,非必要不要前往一线,为卫辉打开紧急救援通道。

而在灾区,一场资源紧急分配的效率战正在打响——如何确认一线真正的需求;如何迅速地将物资分配到一线;如何避免前方紧缺、后方堆积;如何避免救灾资源的重复浪费,成为这场救援战制胜的关键。

救援物资大堵车

在内涝严重的新乡,冲锋舟一舟难求。对冲锋舟的运输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跨境电商出身的亿恩网创始人鲁泓海多方辗转,从上海购得20艘冲锋舟,星夜赶往新乡,这批冲锋舟从上海到新乡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但从新乡运到前线却用了几乎一晚上的时间。

“主要是堵车,进入新乡后堵车路段长达十公里,一眼望不到头,全是运送物资和救援的车辆。”负责运送这批物资的师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7月23日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去往新乡的部分路段也遭遇了拥堵:大量的物资运送车辆夹杂着救援队在公路上排成了长龙,从郑州到新乡原本两小时的车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跟随的专业救援队花了近四小时才成功抵达。

拥堵固然是行程缓滞的一大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彼时进入新乡的援救队需要由新乡市公安局开具红头文件方可进入,而为了能够顺利抵达同一地点,不少救援队都以车队队形前进,整体速度并不快。

而与此同时,很多自行前往新乡的非专业援救车辆,由于缺少通行许可,不得不停在路边。

7月26日,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公告称,新乡“7.20”洪灾发生后,卫辉市内涝严重,社会各援新救援力量纷纷奔向卫辉,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物资也源源不断送往卫辉,但因车辆较多,交通出现拥挤,已严重影响救援。

河南的洪灾仍在持续,随着相关报道的持续传播,越来越多物资和救援车辆正在进入河南境内,其中以受灾较重的新乡最为集中,以至于卫辉等路段的高速出现了严重堵塞。

在暴雨之初,郑州、新乡等地大范围积水,大量交通工具、民房、商铺被淹,多个居民区停水停电停网,陷入“孤岛”状态。官方的救援力量是显然不足的,此时,洪灾响应信息群、志愿者群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建立,民间救援的快速涌入有效弥补了官方救援力量的不足,一辆辆车和船在这些城市中往返穿梭。

据7.20洪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郑州)统计,截至7月25日18时,登记报备救援队、社会组织、基金会等376个,其中190支队伍、救援人员3232人已到达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各救援队完成救援任务479次,转移群众44500余名,转运矿泉水、食品等42600余件。

“根据当前救援工作需要,市防指恳请广大市民和爱心人士非必要、非公务不要驾车前往卫辉市,请各援新救援队伍和车辆不要自行前往卫辉市,京港澳高速由北向南卫辉下站口已封闭(抢险车辆除外)。”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

图:被堵在路上的救援车辆,夏旭田/摄

供需错配问题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告特别提示:卫辉市除抢险装备外,暂不现场接受社会捐助。

而事实上,堵在高速公路上的物资运送车中,很大部分都是饮用水、方便面等捐赠食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河南辉县南樊村、巩义米北村、周口曹里乡等多个受灾地区的村支书及村委委员,均表示当地食物和饮用水已经得到基本保障。然而,由于天气炎热,不少家禽家畜被淹死后散发恶臭,污染严重,目前各地急需消毒水、防虫剂等消杀物资,以及消杀用品的喷洒设备,以保障获救灾民的卫生安全。然而这些物资的捐赠甚是寥寥。

“现在吃的、喝的甚至已经有点多了,但还是不断有车来送,我们已经让送这些生活物资的车送往米南村看看了,目前消杀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但是却急缺这类物资。”米北村的村委委员马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鹤壁浚县新镇西高宋村一位村民向记者表示,当地有3700亩地,村里仍留守400人左右,目前四面全都是水,周围做养殖的比较多,淹死的家禽家畜现在已经恶臭,该村亟需一至两台无人机来村中消毒防病。

记者在鹤壁淇县采访时发现,当地是畜牧大县,大大小小养鸡场、养猪场很多,汛情以来,已淹死大量家禽家畜,不少受灾的鸡场猪场周边散发着恶臭。

河南省慈善总会表示,目前多数灾区主要需要的物资为消毒水、喷洒器等消杀物资,冲锋舟、皮筏艇等救援物资,雨鞋、铁铲等建设物资,呼吁各方提前确认好灾区的实际需要,不要盲目匿名捐赠。

图:运往慈善总会的物资,夏旭田/摄

多支救援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目前河南多数灾区的饮用水、食品已接近饱和,但仍有大量此类物资捐赠,饮用水重量过大,运载数量有限且效率过低,这会挤压其他灾区更需要的物资的运送。

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不对称,目前关于供需对接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个前线的物资需求在通过各种渠道被广泛传播,资源调度却并不统一,常常出现多批物资同时抵达前线、造成浪费的情况。此外,对于需求是否被满足的更新并不及时,不少已经解决的问题仍在多处传播。

一个统一、具体、及时、准确的需求动态信息平台显得越发重要。

而在此之前,各社会组织、团体和企业在确定赈济物资与地点时,需要做好需求动态评估和彼此协调,避免发生赈济盲点和物资分配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此外,洪灾发生后,信息通信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由于通信中断,很多真正需要物资的地方反而难以发出自己的呼救信号。近一周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真正危急的民众往往面临着没有信号、手机没电等问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暴雨之后,仅郑州一地因洪灾停电或退服的基站就有3.52万个,占基站总数的45%,导致部分地区无网或信号微弱。全省受影响的移动网用户数97.7万户,其中郑州38.2万户。

救灾效率受何制约?

尽管各地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需求信息平台,但大多数地方在接受实体物资捐赠时却都不约而同地指定了统一的物资接受处。

捐赠者陆先生却认为,目前捐赠物资被统一到慈善总会等机构指定的地点,再由后者向一线分发的方式是非常低效的,“我们这一周向新乡、鹤壁捐赠了多批物资,很多物资在仓库中大量堆积,但我们还是常常收到前线传来的物资紧缺的消息。”他对记者如是说到。

“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慈善总会等机构人手严重不足,他们平时就那么几个人,现在很多都是志愿者,彼此都不熟悉,洪灾发生后,一方面要接受大量物资,另一方面又要给不同的地方调配资源,根本忙不过来。”陆先生说。

他指出,把物资先囤到仓库中,再分批运往灾区一线相当于多了一道程序,会浪费很多救灾时间,“很多捐赠的都是饮用水等物资,他们很辛苦地把水搬下来,再搬到另一辆车上运往一线,这个效率很低,所以我们现在捐到周口的物资就不再入库了,我们直接和一线核实动态需求,然后迅速采购,直接拉到一线去。”

在陆先生看来,救灾如同打仗,应当让信息多跑路,让物资少跑路,而非相反。

图:堆积在河南省慈善总会仓库里的水和饮料,夏旭田/摄

对此,河南省慈善总会合作项目部部长赵二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散式的物资捐助和救援在一开始确实帮了很大的忙,让失联困在家里的人得到了及时的救助。但现在大部分灾情较轻的地方都有了基本保障,太多、太杂的物资涌向同一片地方,反倒会降低救灾的效率。”

她认为,随着受灾范围的逐渐缩小,分散式捐助的路线将会开始集中,“外界对于物资的了解和输送存在一定的时滞,现在全国人民都很热心,常常一个地方一公布具体的需求数字,就收到多于实际需要的物资,我们会根据整体掌握的实际情况,动态地发布需求信息,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比如现在郑州大雨已经过了六天,主要缺少消杀物资。新乡、鹤壁、周口这些地方,还处在一个防洪和救援的阶段,需要冲锋舟、水泵、铁锹、雨鞋这些救援物资,还有各个临时避难点需要发电机、凉席、卫生纸这种生活类物资,各地需求不一样,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发布这些需求。”她说。

赵二晓强调,捐赠物资前,各方最好先与当地慈善总会或应急救援中心等部门做好沟通,不鼓励匿名捐赠或小批量物资捐赠。

“现在匿名捐赠常常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小批量物资现在也不容易进入灾区。有的好心人带着一腔热血过来,结果四处碰壁,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最好还是提前跟我们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赵二晓说。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慈善总会、红十字基金会、应急救援协会等公共协会均已开通公共物资捐助渠道和物资调配平台,并呼吁广大社会公众通过正式途径进行捐赠。

(作者:夏旭田,实习生缴翼飞 编辑:林虹,剪辑,王英旭)

夏旭田

高级记者

关注数字经济、制造业、电商、外贸、消费、宏观经济。xxt8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