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党史丨第5期:陈子岐 鞠躬尽瘁为革命 投身红色金融工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岭南金融博物馆、股市广播、南财投教基地、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特别策划制作的“辉煌的足迹——党史中的金融记忆”系列短音频于6月28日起,工作日逢17:00及21:00在FM95.3股市广播准点放送!敬请聆听!
昨日,岭南金融博物馆的双宝:“钱钱”和“粤粤”为大家讲述了“红色金融家”毛泽民的故事,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第4期节目:陈子岐——鞠躬尽瘁为革命,投身红色金融工作。
以下为短音频创作素材来源:
陈子岐(1889—1938),1923年参加农民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至1938年,先后在海陆惠紫、潮普惠和越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曾任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委员、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广东省委军委委员等职;1938年9月病逝。
投身革命洪流
陈子岐于1889年出生在广东海丰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23年,在彭湃的影响下,参与组织农会工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子岐1927年参加了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9月第二次起义胜利后,海陆丰地委改为海陆丰县委,任委员管理经济事务。1927年11月当选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经济委员会主席,并兼任工商业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开展红色根据地的财税工作、金融工作
早在1927年初,为在海丰组织工农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彭湃决定成立中共海丰县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筹集和管理党内经费事项,由曾在粤军总司令部财政局任职的陈子歧担任委员会主席。5月1日,中共海陆丰地委领导的第一次工农武装起义获得成功,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发表了政府宣言,明确提出了取缔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制度和土地政策。但苏维埃政权成立仅10天就被国民党镇压下去,苏维埃财经机构和政策来不及建立和实施。9月1日,第二次工农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又成立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9月25日,苏维埃政府主动撤出。11月1日,东江特委发动了第三次海陆丰武装起义,再次克复海丰县城。11 月6 日,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后发布布告 ( 第九号) ,标志着苏维埃政府的财政及土地政策的建立,以及国民党政权的田赋、契税制度的取消。
第三次起义胜利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彭湃兼任了新建立的中共东江特委书记,着手进行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筹备工作。11月13日、18日,正式成立了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政府内设置经济、土地、军事、人民四个委员会 ( 后增加至十个委员会) 为办事机构。经济委员会主管全县财政、税务、金融、商业等经济事务管理工作。
陈子歧当选为政府委员,负责财经工作,兼任东江特委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陈子歧组织委员会专题讨论了苏区财政经济发展问题,并通过了一系列财政经济法案。为做好军公粮的征收及供应工作,东特委还在县、区、乡三级设立征收粮食委员会。内设主任及宣传、征收、运输三个股,由7至11人组成。同月22日,为巩固和统一苏区财政金融事业,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宣布创建海陆丰劳动银行,陈子歧担任行长,发行苏维埃纸币,开展金融借贷业务。此外,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根据颁布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法令,采取了一些果断有效的财政经济措施。
海陆丰劳动银行正式成立后,行址设在县南丰织造厂内。这个厂原本是陈炯明开办的,当时陈子岐的公开身份曾是该厂的经理。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后,该厂再次被没收,仍由陈子岐兼任经理。由于厂里有现成的建筑物,所以银行选址于此。
因为要发行的纸币在外地尚未印好,海陆丰劳动银行还借用了南丰厂的银票,暂发行十万元,由人民委员会加盖印章,作为暂时的流通货币使用。等待海陆丰劳动银行的钞票印好后再收回。据《海丰新志》记载:“劳动银行的钞票分为5元、1元、5角、2角、1角五种,印好后政局已很紧张,面临失败,虽未发行,然亦开辟了历史的新记载。”
可以说,南丰银票是岭南最早的根据地货币,此后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临高县人民券、裕民券、南方券等相继发行。因革命根据地货币信用好,受到群众的欢迎。
1930年初以海陆丰、惠阳、紫金部分地区和揭西、惠来一些乡村,组建海陆紫苏维埃政府,陈子歧当选为财政委员会主席,继续执行过去的财政经济政策,规定取消一切新旧债务,焚烧欠条。这时期,海陆丰苏维埃政府管辖下的人口达30余万人,处于第二个革命高潮时期。至1934年,苏维埃政权因敌人的残酷镇压而转入低潮时期,苏区财经事业遂暂告停止。但土地革命时期海陆丰苏区的财政经济政策和实践经验,为以后其他根据地政权的长期存在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陈子岐主管财经工作,不仅廉洁奉公,而且在革命困难的情况下把自己家庭所有的积蓄贡献给了苏维埃。他鉴于一些县、区财政制度混乱,干部不注意节约,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提出了统一经济的意见。海陆惠紫革命委员会专门发出通告,对苏区财经工作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方针,要求各县区成立财经委员会,严格财经制度,并制定了一切缴获要归公,对私自向群众摊派款项、贪污浪费者给予严厉制裁等六条纪律,有力保障了革命根据地机关部队的供给。
陈子岐革命活动场所——红楼旧址
坚持不懈参与抗战工作
1935年7月,陈子岐病重,经特委决定,随家人到越南就医。陈子岐仍抱病到处为国内抗日事业奔波。1936年,与越南西堤地下党接上关系后,在印度支那共产党华侨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的特别支部工作,他任特支书记,在当地开展华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陈子岐直接领导下,把捐献的物资和款项绝大部分直汇入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1938年9月24日,这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为革命鞠躬尽瘁,在异国离开人世,时年49岁。
(编辑: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