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一带一路”始于经济...
面对疫情考验,“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出强大的韧劲和活力,成为疫情阴霾中的一抹亮色,给亚太地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6月23日,“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主持会议并作了主旨发言。会议发布了29国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习近平在书面致辞中强调,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坚持走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之路,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哥伦比亚总统杜克表示,哥方赞赏中方倡议将疫苗作为服务全人类的全球公共产品,认为疫苗合作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不应在任何情况下设置政治、经济、融资壁垒。会议通过的两项倡议显示了国际社会合作抗疫的重要性和协同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哥方加入中方提出的上述倡议,愿同各国共同落实。
王毅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努力,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和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为各方提供更多机遇分享更多红利。
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继续深化疫苗国际合作,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合作,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合作,继续推进区域及全球自由贸易。
会议发起两项合作倡议:一是“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提高疫苗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二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支持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加强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主题为“加强抗疫合作、促进经济复苏”,包括杜克在内,共有29个国家的副总理、外长等政要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秘阿里沙赫巴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秘巴尔塞纳等国际组织代表与会。
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当前,“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已真正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8年来,“一带一路”为各国带来巨大机遇和红利。王毅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世界银行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将使全球贸易额和全球收入分别增长6.2%和2.9%,并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速。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与会各方积极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支持建设“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加强互联互通,推进各领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6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各方还在会上表示,要支持商品和人员跨境流动,支持各国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和践行联合国倡导的多边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使命和意义是不断在实践中被挖掘的,最开始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大市场建设为主,主要面向亚欧大陆,后来逐步上升到全球层面,旨在推动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的方向发展。
王毅表示,亚太地区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区域,拥有全球60%的人口和70%的GDP,为世界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增长率,在全球抗疫和经济复苏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亚太地区应当是发展合作的高地,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亚太稳定繁荣的大好局面值得地区国家共同珍惜。”
对于举办“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的意义,王义桅认为,长期以来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如今,亚太已经是全球经济最主要的发动机,特别是在RCEP已经达成、中国也有意参与CPTPP的情况下。“未来,美国重返CPTPP也是迟早的事情。RCEP、CPTPP等规划将成为亚太地区在后疫情时代重要的发展蓝图。”
“一带一路”合作没有按下“暂停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合作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风前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在抗疫合作方面,截至6月中旬,中国已向世界各国提供了2900多亿只口罩、35亿多件防护服、45亿多份检测试剂,帮助很多国家建设病毒检测实验室。同时,中国通过捐赠、出口等方式,向9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4亿剂疫苗和原液,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在经济合作方面,大多数“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继续推进,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为巴基斯坦贡献了三分之一电力供应,斯里兰卡卡塔纳供水项目解决了当地45个村庄的饮水困难。据统计,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29.1%。
当国际贸易因防疫限制措施而受阻时,中国与22个伙伴国开展“丝路电商”合作,有力促进了疫情形势下的贸易畅通。连接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2020年全年开行数量和货物运量都创造了新纪录,今年第一季度,开行列数和发送货物标箱数又分别同比增长75%和84%,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驼队”,为助力各国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毅表示,面对疫情,我们打造“健康丝路”;面对低碳转型,我们深耕“绿色丝路”;面对数字化浪潮,我们搭建“数字丝路”;面对发展鸿沟,我们建设“减贫之路”。“一带一路”始于经济合作,但不止于经济,正在日益成为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平台。
“如果说‘一带一路’倡议在疫情前的使命更多的是完善全球治理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合作平台,那么在疫情后它的意义更加重要,因为疫情让全球化从供应链全球布局的模式转向多元化、自主可控、区域化的模式,还造成了全球化的暂停,给人员交流、货物通关带来严重影响。”王义桅说。
王义桅指出,在国际物流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之际,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50%,成为防疫物资运输和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当前,为了恢复经济合作,各国亟需开辟人员便捷通道和货物绿色通道,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时,无论是已经达成的RCEP、正在等待批准的中欧投资协定,还是中方有意参与的CPTPP谈判,中方都在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希望通过参与高水平的贸易投资协定推动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
是阳光大道,没有小院高墙
王毅表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没有小院高墙;容纳不同的制度和文明,没有意识形态偏见。对于国际上任何有利于加强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倡议,我们都愿以开放态度,加强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
王义桅指出,美国现在确实在搞“小院高墙”,不仅在高新技术方面跟中国精准“脱钩”,而且力推“去中国化”的新的全球化。“亚太合作最大的干扰因素就是美国,它想要主导、垄断,动不动就打安全牌、政治牌,甚至希望盟友同中国脱钩,这套思维方式和理念影响了很多亚太国家。”
在不久前闭幕的G7峰会上,七国领导人同意推出一项支持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案,以对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总统拜登称,他希望由美国支持的“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计划可以成为比中国方案更为优质的选项。这份倡议总价值据称超过40万亿美元,但尚不清楚将如何实施,以及最终将有多少资金会得到分配。
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王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B3W可以从两个层面解读,一是美国自身的国家建设,二是对华“战略竞争”(strategic competition)。前者面向美国国内民众,拜登自竞选时起就希望用这个口号唤起选民对过去美好日子的怀念,从而凝聚人心;另一个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试图对“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挑战,甚至取而代之。
王鹏对B3W的评价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谓“成事不足”是说,B3W计划要完全替代“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性不大。首先,资金供给不足,面对上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G7能提供的也就只有1千亿美元,肯定是杯水车薪;其次,如此宏大的计划势必在美国国内会有反对的声音,美国两党政治的固有体制也使任何这类规模的宏大倡议能否一以贯之地推进下去成为问题。
至于“败事有余”则是说,虽然B3W自身画出的愿景“大饼”很难实现,但给“一带一路”合作找麻烦、加以干扰的可能性却很大。长久以来,美国善于利用所谓人权、道义的旗号给他国找麻烦。因此,王鹏认为:“我们应该在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全面审视B3W计划。虽然美国国会尚未批准美国参议院4月8日提出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但它暴露出来的两党共识以及拜登政府的战略思考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王义桅指出,面对美国的干扰和挑衅,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深化同其他亚太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在供应链布局、医疗健康、绿色复苏和数字化方面加强合作。“在数字化方面,中日韩的数字化规模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亚太地区的活力不仅体现在传统领域的经贸投资上,也越来越多体现在数字化、绿色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上。”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艳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