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疫情让“一带一路”建设大环境发生了改变,中国领航“2.0版全球化”进程。
6月2日,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上指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许多“一带一路”项目因为人流、物流的中断出现了暂停,全球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使得“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新冠疫情也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领航“2.0版全球化”
“疫情暴发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个结构重组的机遇。世界经济出现了‘1.0版全球化’向‘2.0版全球化’的转变。”黄仁伟指出,“1.0版全球化”是以美国为核心、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而“2.0版全球化”是以中国为领头羊、作为发动机的全球化。他说,“这个转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黄仁伟表示,在全球基础设施的巨大市场上,唯一能够带动这个市场的就是中国,西方国家的资金、技术、资源都无法提供能满足世界基础设施需求的供应。“在这个转变中,我们可以有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的重新组合,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西方国家现在还处在疫情的泥沼之中,在资金链非常短缺的情况下,要在全球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具备这个条件。”
黄仁伟指出,中国的投资能力也将大幅增长。从长期趋势上看,人民币不断走强而美元不断走弱,这“一升一降”的趋势预示着“国际资本将发生主角的变化”,而此种变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是有利的。
5G物联网可优先在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等地开展合作
同时,黄仁伟指出,中国产业链继续在疫情暴发后向外延伸。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400多个中国产业园区,并呈不断扩大趋势,成为中国产业链对外延伸的支点。“如果此种势头继续保持,在5到10年间形成和‘一带一路’相配合的中国产业网,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黄仁伟指出,新的“一带一路”物流网正在形成,有望带动全球供应链的改造和重塑。他指出,在疫情之下,有三个方面的物流出现了强劲增长:一是陆海联运,大量的海上运输被转到欧亚大陆的陆上运输,特别是韩日的欧洲运输越来越依赖亚欧大陆桥;二是中欧班列,2020年比2019年增长了100%,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而且现在回程也不再是空载,能够达到90%以上的装载力;三是电子商务从中国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发展非常迅速。
黄仁伟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也在带动新的增长点,比如,“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一带一路’”。
对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黄仁伟认为,如果5G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能够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那么基于中国在基础设施、资金、产业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将有望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物联网、通讯网和产业网,其中,中国的5G技术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结合,是‘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发展空间之所在,也是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希望之所在。”黄仁伟说道。
尽管前景是光明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因素将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绕不过的挑战。对此,黄仁伟以5G应用为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美国肯定会不遗余力地干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但是它能做的十分有限,没有5G技术,没有足够多的基站,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在美国之外开展5G建设。
“它的阻拦只能在政治上、舆论上抹黑我们,但不可能在实际的硬件上打败我们。我们只要在一些国家做出效果来,就会有更多的国家跟上来。”黄仁伟指出,比如,华为在巴基斯坦有很强的根基,4G在巴基斯坦已经落地了,接下来,巴基斯坦完全可以开展5G建设,让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哪些地区将是中国开展5G建设的重点市场?黄仁伟对本报记者指出,首先是东南亚。他说,原本华为的目标市场是欧洲,但由于欧洲在美国的干扰下退缩了,华为不得不从欧洲转向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如果东南亚能够采用华为5G网络的话,将有助于让东南亚和中国实现物联网合作,这将形成一个巨大的5G市场。”
在东南亚之外,黄仁伟指出,俄罗斯和中亚的政治障碍比较小,但是回报率可能不像东南亚那么高;中东资金比较雄厚,我方的资金负担比较小,但是中东也有地缘政治不安全等问题。综合来看,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可以是优先开展5G合作的地区。
(作者:郑青亭,实习生刘蓓 编辑:李莹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