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翔
2021-03-03 05:00

张翔(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不忘初心,行稳致远。中国脱贫攻坚战在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节点位置,在此一战役获得成功之际得到了全面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脱贫攻坚战是党带领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次攻坚战,也为后续的推进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脱贫攻坚战是党致力于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承诺系列行动的重要一步,它不是孤立的一次性行动,而是系统性的持续行动的重要起点和组成部分。这一持续行动的目标,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脱贫攻坚战是这一政治目标的揭幕战,也是新发展观的奠基礼。

“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是绘画绣花,而是逆水行舟,需要克服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惯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通过较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看脱贫攻坚战,不难发现此一战役安排的深谋远虑。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最能够凝聚全党和全社会共识的议程。以解决此一难题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首战和奠基礼,一方面是啃掉一块“硬骨头”,另一方面,由于它最能凝聚共识,“人心齐,泰山移”,这个难题反而不是那么难。

在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之后,如何继续努力,自觉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特别的困难性和艰巨性。从当前全球发展来看,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大难题。近年来欧美民粹主义和去全球化等政治潮流的兴起,是一些欧美国家对此一问题的一些反应方式,而这些方式折射的政治乱象,显示了西方的社会差距扩大问题渐趋严重之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中国应对此全球性难题的“中国方案”。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此后持续延伸的共同富裕道路搬开了一个巨大的“拦路石”,预示这条道路是有效的,能够走得通。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呈现了中国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两大支点之间的相互支撑的力量,一是市场经济建设,二是党和政府领导的社会建设。缩小社会差距,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如果只靠市场机制“涓滴效应”的自发调节,富者并无义务、也无责任去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个人的财务状况和健康状况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那么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优胜劣汰会成为自然趋势。这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缩小社会差距和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办法,既要市场机制,也要党和国家的主动介入,要党组织深入基层把群众组织起来共同致富。说到底,走共同富裕道路需要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和介入,需要群众在党的组织过程中形成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逆水行舟,尽量地、不断地缩小各种社会差距。

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此后的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灵魂在于“共同”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这种“共同”行动,一是党中央“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二是“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

具体而言,这种共同行动是“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包括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等定点扶贫;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扶贫;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等等。也就是说,“共同富裕”不仅是未来的目标和理想状况,而且是一种行动方式,一个政治过程,一条进步道路,是当下的行动方法。这些“共同行动”的方法,最为关键的是党的组织和人民主体性的发挥。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党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行动”的一个硕果,是持续行动、系列行动的奠基礼。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共同行动”持续推进的重要标志。

(作者:张翔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