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确保稳投资的正确轨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6-28 07:00

稳投资必须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音频来自股市广播

据报道,日前多个省份和部门密集开展上半年稳投资调研和督导,也是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做准备。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二季度例会,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并扩大了财政投资的力度。进入第二季度后,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重大投资有待落地。但是,在此期间美国再次发动贸易战,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与去年美国首次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带来的焦虑不同,当前国内市场相对稳定, 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预期工作有序进行。

从各地政府的行动看,下半年依然以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除了传统的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外,高端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下半年重大项目投资的重点。

由于当前经济工作仍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此,稳投资必须围绕这条主线进行。根据部署,一是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包括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和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2.3个百分点。目前,半导体、5G衍生应用技术等领域受到各级政府的青睐,大力投入和发展。

我们认为,首先要确认的原则是稳投资不是刺激性政策,不是着眼于增速,而是经济稳定,不是为了某个具体的增长目标。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声音认为经济政策应该转为增长导向,为此可以放开对旧产能的约束以及放松环保监管等,将经济增长置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上。显然,这些观点丧失了战略定力,会让过去几年的改革半途而废,酝酿更大风险。

央行最新的例会声明表示,要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与此同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我们认为,在全球货币放松以及国内实体经济与需求不振的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生成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

创新融资方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目标。央行在例会中表示,将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体系与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适配性。今年以来,金融创新在不断推进。

但是,金融改革一定要以法治、规则和透明化为前提,加大监管和监督力度,避免形成新风险。

其次,继续推进开放并落实负面清单制度,释放更多市场空间,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因此,要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而不是金融突进,过度依赖金融创新。

我们认为,当前各地竞争性地进行高科技项目投资,面临低端技术重复建设的风险,其中尤以半导体行业为甚。事实上,当前应该重视服务业,这一领域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它们当前遭遇的困难主要是成本以及需求,政府有能力为它们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当前的投资热点聚焦于半导体、5G、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在短期内需要大量投入,但缺乏商业模式,属于风险投资领域,不应该大规模集中投资。地方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夯实存量,鼓励增量,而非本末倒置。虽然贸易争端带来不确定性,但降低成本以及改善营商环境是各级政府都应该发力的重点。

高质量发展必须摆脱对地产业的依赖,逐步降低地价,避免对实体经济继续造成成本与需求冲击。汽车行业的回落是粗放式发展与透支性消费的产物,任何刺激政策都会违背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应该鼓励行业并购,倒逼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编辑: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