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强调“共商共建共享”
主张扩大治理主体,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音频来自股市广播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即将在日本大阪举行,WTO报告会前发出警告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超过8000亿美元,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成峰会焦点,各方也将就完善全球治理等寻求共识,全球治理重要议题上的“中国方案”备受期待。
2008年后,全球逐步陷入治理危机,金融风险、一些国家民粹思潮等此起彼伏,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愈加深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不适应世界形势发展。与此同时,强权政治更加明显,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冲击全球治理既有机制,阻碍全球治理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加强团结和协商推进全球治理完善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中国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做了大量工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第一次在外交场合提到“命运共同体”概念。秉持这种理念,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命运共同体等建设,还打造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国际机构、各类主场外交活动为代表的创新平台,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实践平台得以迅速落实推进。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主张扩大治理主体,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强调治理主体之间平等参与、共建共享,国际共识、协调和合作不可或缺。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人类携手共进、共谋发展、共同振兴的主张,获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首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相关各国的呼应和积极参与,尽管有国家意欲阻挠,但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构机制成功建立,大量欧洲国家也参与其中,并成为支持一带一路的重要成员。“一带一路”峰会也成为一项制度安排得以稳定。“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大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方案,已经成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项目,也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种种挑战的一个历史性方案。通过这个倡议,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全球治理理念,即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此来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
其次,中国成为捍卫世界多边体制的中流砥柱。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应对全球涌现的新挑战,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以解决问题。然而,与中国相反的是美国提出的“美国优先”理念,高举“美国第一”旗帜,为了美国利益不惜以单边主义行动破坏世界多边体制,损害全球各国利益。
这两种针锋相对的理念,一个是希望各国通过合作解决挑战,实现共赢,一个是唯我独尊,损人利已。毫无疑问,中国拒绝向不公正的单边主义低头,在捍卫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体制,鼓舞了一些遭受美国关税压迫的国家,站在反对保护主义的潮头。与此同时,中国以更全面更深度的开放政策带头支持全球化,抗拒逆流。中国的做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在此次大阪G20峰会之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世界各国等都要求停止损害全球经济稳定的贸易争端,捍卫自由贸易,回归多边体制。
其三,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快速提升。“美国优先”战略导致美国退出不满足美国要求的国际组织或协议,以此来破坏他们的运行,并令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瘫痪。
长期以来,全球治理的多边制度安排有限,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开放程度滞后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导致治理权威欠缺。美国这种任性破坏的做法既是对多边体制的打击,也给全球治理的多边安排带来机会。
日前,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罗马会议上当选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新一任总干事,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候选人的支持表明了他们希望打破“西方垄断权力”以实现“再平衡”。现在,中国人已经成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等组织和部门负责人,这显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开放、包容、均衡等理念逐步被世界接受。
习近平主席敏锐观察到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同体理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抓住了国际议题设置权。在即将举行的G20峰会上,我们期待关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继续为“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编辑:祝乃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