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推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彰显中国深度开放决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6-30 07:00

6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以下简称2018年版负面清单),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该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了市场准入。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中国继入世之后首次全方位推进开放,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涉及金融、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制造、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等各领域,共22项开放措施。2018年版负面清单保留48条特别管理措施,比2017年版63条减少了15条。这份负面清单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列出了汽车、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路线图时间表,逐步加大开放力度,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增强开放的可预期性。

中国大幅度的开放与美国的保护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中国大幅缩减负面清单的同时,美国正在以国家安全名义争论更加严格地限制外国投资。美国政府内部对应当使用何种方式来限制外国实体收购美国关键技术产生了分歧,一方希望以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FIRRMA)对财政部下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进行现代化改革,并扩大对CFIUS的授权。另一方鹰派分子则希望推行一套全新的、与CFIUS平行的政策工具来限制外资对美投资。美国这项带有严重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强烈反应,汇率、股市等均出现了下跌。

2018年版负面清单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措施之一,但不是终点。中国与欧盟正在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 6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七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后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共见记者时表示,双方充分肯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的积极进展,争取在第20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交换清单出价,中国将加快加入《政府采购协定》,双方同意关注并推动解决各自企业面临的市场准入问题,继续致力于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双方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今年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开幕演讲中曾指出,中国将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采购协定》进程。

一直以来,中国希望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需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从重视增长速度与规模,转向重视质量和效率。其中,创新与开放是新常态下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个手段。扩大开放意味着引入国际竞争,倒逼国内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与此同时,扩大开放也有利于引入国际规则,推动中国市场经济更加法治化,成为一个基于规则的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为此,中国在2008年6月与美国正式启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BIT)。2013年7月,双方开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进行实质性谈判。2015年中美BIT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当年6月,双方首次交换负面清单,并开始负面清单谈判。特朗普上任后中断了BIT谈判。中美BIT谈判难以达成共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方将关键性的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国家安全等列入负面清单,但却并未给出相关的明确定义和范围,即随时可能用某些借口阻止和中止中国企业投资。现在,特朗普政府更是准备大幅严格限定中国企业的投资范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达国家一直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现在这种情况发生逆转,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收缩市场开放,利用安全理由阻止外国投资,以高关税降低进口商品规模。但是,美国保护主义措施正在促进世界各国投资与贸易的“多元化”,也就是摆脱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格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美国阻止中国投资并削弱两国贸易关系,中国必然会与欧盟、印度、日本等其他经济体加强经济关系,通过更大程度开放,维护自由贸易与世界多边体制。

中国2018年版负面清单的公布以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速,会增强国际社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化向更加公平与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而在国内,更大程度开放是既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供给侧转型升级。

X

分享成功